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笑谈壮志满清河——记固始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艾立亚、吴秋

    信息发布者:梅江涛
    2017-09-25 01:04:25   转载

    记固始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艾立亚、吴秋叶    

      源远流长的清河渠,见证着悠久历史,彪炳史册的红土地,孕育着生机勃勃。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丰,这里风光旖旎,林网交错,这里有着孙叔敖治水留下的千古美谈,更有着中华儿女不屈抗战的英烈壮歌。清河村,这个偏居石佛店乡东隅却自古就被写满传奇的小村落,如今再次被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大潮推向浪尖。这一切,源于一对学成归来却“不务正业”的小夫妻,他们就是创办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艾立亚和吴秋叶。
        让人尤为不解的是,两个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为何放弃在城市高薪就业的机会选择回农村创业?他们又是如何实现了人生的蜕变,成为农村改革的先行者?他们的创业之途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和坎坷,他们的心路历程又印透出怎样的倒影和光泽?让我们走进清河,走进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感受他们勇往直前、不惧艰难的坚强意志,品评他们刻苦钻研、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
    学成归来遭冷落
        2004年8月的一天,石佛店乡清河村蟒埂组一户农家小院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凡路过之人均会顿足张望:娶媳妇吗?却又未见大红喜字贴上墙。问明缘由,原来是这户姓艾的人家出了个大学生,路人禁不住满脸羡慕之情,嘴里发出啧啧之声,这时,顽皮的小孩都会躲的远远的,生怕家长又会拧着耳朵,要他们把艾家哥哥当成榜样。尽管那时候大学已不再像从前那样神圣而遥不可及,但是对于祖祖辈辈都是在土里刨食吃的农村人来说,依然算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于是,四方邻里纷纷登门道贺,艾家人满面荣光,迎来送往。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尽管当年的喜气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去,但是艾家人头顶上的光环却不曾黯淡半分:艾家亚子在大学得奖金了,艾家亚子在大学结婚了,艾家亚子在大城市工作了……关于艾立亚的消息总是在不大的村庄口口相传,人尽皆知。然而,就在2008年即将结束的时候,艾立亚带着在大学娶得媳妇回来了,就是这一次回来,再次打破了艾家的平静,甚至打碎了艾家人的希望。原本指望儿子能走出农村,光宗耀祖的艾老汉,却被儿子回乡创业搞养殖的决定气的犯了心脏病,艾家人苦口婆心的说教却不能丝毫打动艾立亚的创业决心,也渐渐变的冷漠起来。村里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再次轰动,看到这对学成归来的小两口更是在背后指指点点:放弃大城市的优厚待遇却回到这穷乡下,这俩孩子莫非脑子进水了?一时间,亲人的质疑,村民的不解纷纷袭来,让这两颗年轻的创业之心不知所措……
      创业艰难多坎坷
        2009年的春节,对于艾家人来说是一个苦闷的春节。亲友们最终拗不过艾立亚,只得任他“爱咋咋地”,但这对艾立亚来说已经是最大的恩赐,在他看来,不闻不问总胜过百般阻挠吧。于是,他在妻子的陪同下开始四处奔忙,调查市场,了解行情,最终确定养殖白鹅。原因很简单,养鹅既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又不需要太苛刻的技术,最重要的是“固始鹅块”这道经典特色菜,已经成为固始餐饮的一块金字招牌,早已享誉全国,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想的容易做着难,当一切似乎准备就绪的时候,就在小两口费尽心思搭建的简易鹅棚里,第一次购进的300只鹅苗却因为保温没有处理好,两天之内几乎全部冻死,小两口心急如焚,艾家人面寒如霜,消息传开,村里人更是唏嘘一片。面对这些,艾立亚没有气馁,他专门赶往县城买了几本养鹅的书籍,在按照要求做好保温处理后,再次购进了一批鹅苗,这一次老天没有再让他失望,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500多只白鹅茁壮成长。
        可是,就在心中的希望渐渐弥漫开来的时候,饲料的紧缺却成了新问题,定量喂养远远不能满足500多只鹅的消耗,书上说人工种植黑麦草可以作为饲料,艾立亚决定一试。可是艾老汉一听说儿子放着好好的庄稼不种要在自家田里种草,顿时大发雷霆,拿起一把锄头扔在地上:“你个败家子,你要是敢在田里种那鬼玩意,就先一锄头砸死我!”面对父亲,艾立亚没有说话,原本就心怀愧疚的他在妻子的支持下,拿起竹竿,赶起鹅群,开始了他们的“游牧”生活。从春走到夏,在清河村方圆十里的小河边、荒坡上经常能看见洁白的鹅群和他们的身影,在那附近总会有一个简单的小木棚,那就是他们的住所。白天,他们在这里勉强抵挡炽热的太阳;夜晚,却无法逃避各种蚊虫的叮咬;特别是逢着下雨的时候,更是满是泥水,不着干衣。然而,这一切他们都挺了过来……  

    记固始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艾立亚、吴秋叶(2)


    记固始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艾立亚、吴秋叶


      峰回路转终有时
        当中秋的月亮缓缓升起,辛劳一季的的农家人总是喜欢在这样的夜分享丰收的喜悦,这一天,艾立亚和妻子卖掉了最后一车白鹅,这一晚,艾家老小终于又一次团聚。艾老汉咂一口老伴满上的酒,深深地望着身材消瘦,满脸黝黑的儿子,又看了看千里迢迢从西安跟随儿子来到这里,甚至风餐露宿而毫无怨言的儿媳妇,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真是一对犟牛啊,以后这个家该咋弄就听你们的了。”
        是夜,艾立亚和妻子久久不能入睡,望着卖鹅得来的三万多快钱还有父亲塞来的三千块钱,心中泛起阵阵暖意,尽管一年来的辛酸历历在目,然而他们知道,只有看淡痛苦,才能收获幸福,只有做出成绩,才能改变更多人的看法。于是,他们开始商议着怎么引进新鹅苗,怎么扩大养殖规模,怎么在自己的地里种植黑麦草……
        有是一年的阳春三月,一群不速之客在清河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来到了艾家的门前。支书一介绍,原来是石佛店乡党委书记尹春宏同志带着几位乡干部来访,面对父母官的突然造访,艾家人显得拘谨起来。可是,当尹书记一行简单说了此行的来意后,艾立亚的脸上绽放出光彩,他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做的事情会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他和妻子还被列为石佛店乡回归创业人才。特别是在听到尹书记向他介绍当前进行的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和乡党委政府出台的鼓励各类人才投身农业的有关政策以后,这个面色黝黑,外表刚毅的年轻人丝毫掩饰不住内心的欣喜。尹书记还表示,只要是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党委政府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流转土地,党委政府帮助解决,需要技术服务,党委政府指派专人,需要资金扶持,党委政府出面协调……
      笑谈壮志满清河
        接下来的一切,似乎就变的顺理成章起来——
        2010年4月,艾立亚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向金融部门贷款20万元,并在清河村流转土地、水塘共计110余亩,新建了养殖基地和黑麦草种植基地,白鹅养殖规模达5000只。
        2010年7月,艾立亚、吴秋叶作为石佛店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回归创业先锋受到乡党委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同时,“石佛店乡回归人才创业示范基地”在该养殖基地正式挂牌。
        2010年9月,艾立亚、吴秋叶等24位村民创办“固始清河白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养殖白鹅总数共计8000余只,辐射带动农户103户。
        2010年10月,艾立亚经石佛店乡党委政府推荐,在县农业局和县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审批下,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
        ……
        谁曾想到,这个曾经被清河村视为骄子的年轻人,学成归来却选择投身农业;谁曾想到,这名来自西安的女子为了丈夫追求的事业会如此默默奉献,不离不弃;谁曾想到,这一对曾经被笑为“脑子进水”的年轻人,在短短两年的时间会有如此收获……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用在艾立亚和他妻子吴秋叶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就像当初他们敢于突破世俗的桎梏在大学期间注册结婚一样,在他们的身上,注定有一份常人无法承受的隐忍与坚强。
        “呵呵,从大学到现在,我俩一直都是引人注目的焦点,也是遭人非议的对象,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喜欢‘吃螃蟹’。”艾立亚在聊起他和妻子经历的时候如是说,“我们能有今天的成绩,我最感谢的还是石佛店乡党委政府、是尹春宏书记,没有这份支持,我们不可能有今天。我想,我们唯一能回报的,就是能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把我们的合作社打造成全县,乃至全市一流的合作社,把我们的白鹅养殖发展成县级、乃至市级的龙头产业!”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所谓的豪言壮语,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年轻的心可以迸发出如火般的热情。我们希望他们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更希望他们能在清河村这块充满传奇的土地上,续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